毕德显

毕德显

  • 中国著名的电子学家

  • [现代] 山东济南人

更新:2021-08-09 17:12 网友“发光你没电”分享

毕德显是中国著名的电子学家,我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,出生于清末,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,先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学习,后在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担任教授,长期从事雷达通信等工程,为我国雷达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!

毕德显图片由网友“发光你没电”提供

毕德显

山东平阴人。电子学家、教育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,中国电子学界中最早进行信息论在雷达和通信中应用的研究者。

个人生平

1908年出生

1915年,入山东省东阿县模范小学就读。

1927年夏,进入山东济南齐鲁大学物理系学习。

1934年,毕德显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,留校任教;

1939年,在昆明清华大学任无线电所研究员。

1941年,从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系硕士毕业;

1944年,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博士毕业;

1947年,任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;

1949年,任大连大学电机系及电信系主任;

1952年,调任张家口军委工校工作;

1961年,任重庆雷达工程学院副院长,

1963年,更名为通信兵工程学院后任副院长,被授予大校军衔;

1972年,任重庆通信工程技术学校副校长;

1978年至1988年任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。

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

1992年1月12日,毕德显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逝世,享年84岁。

主要贡献

坑道通信

朝鲜战争时期,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前线遇到了坑道通信的难题,当时国际上对地下无线电波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。毕德显一方面认真总结战士们使用埋地天线的经验,另一方面查资料,搞演算,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探讨,写出了一篇“坑道天线”的专论,对坑道通信的电波传播方式,对坑道天线的辐射机理、基本形式结构及如何架设等都作了描述,使“天线埋在地下能够实施通信联络”的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答案,为抗美援朝时的野战通信联络贡献了一份力量。

雷达技术

20世纪50年代末,毕德显参与了气象雷达和超远程雷达等的研制工作,提出了将参量放大器作为接收机前端以提高雷达性能的设计思想。 

信息论

20世纪50-60年代,毕德显针对当时中国雷达存在距离与速度模糊问题,研究提出了利用编码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,并提出了几种编码方法。

上一篇: 张长怀 下一篇: 娄凝先

济南最新名人

济南热门景点

济南热门特产

网站声明:本站《毕德显》由"发光你没电"网友投稿,仅作为展示之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来信告知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

快速导航